2016-11-30
“如果你不了解一个人的历史,你就无法和他真正认识”
作为中国公募基金业第一批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观富资产CEO詹凌蔚已经在A股市场的投资、研究领域“摸爬滚打”了超过15个年头。随着观富资产在2015年5月成立,詹凌蔚的职业投资生涯也正式掀开了新的篇章。
根据格上理财私募研究中心的统计,2016年前10个月观富资产旗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算数平均法)位列北京地区规模以上(管理规模10亿以上)私募基金管理人首位;在《中国基金报》主办的“2016中国私募基金英华榜”评选中,于2015年6月市场高点成立的“观富巴斯威尔资产管理计划”凭借经历三次股灾之后的优异表现荣获“一年期股票策略最佳产品奖”;同时,所有观富资产旗下所有成立满一年的产品都向投资者进行了至少一次分红,实现了为投资者创造绝对收益的投资目标。
詹凌蔚的“公奔私”之路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然而,看似简单的结果背后往往有着远非一蹴而就的过程。不管是对合作伙伴而言还是对基金的委托人而言,如果你不了解一个基金经理的成长过程,你恐怕也无法理解他靠什么取得今天的业绩,也就更加难以与其建立一种长久的信任关系,但这种信任关系恰恰是资产管理这样一个“受人所托,忠人之事”的行业最为宝贵的东西。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用三句词比拟做学问的三个阶段、三种境界,如果把投资比作一门学问,那么詹凌蔚这些年的“治学”之路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年少成名,摘得“五朵金花”,初识“价值投资”
2002年9月,“老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之一的融通基金发行了其历史上第一只公募股票型基金“融通新蓝筹”,年仅28岁的詹凌蔚走马上任成为该产品首任基金经理。在其管理的该基金的1年312天时间内,共取得了18.74%的累计收益率,同期上证指数表现为-14.85%,在“熊市”中为投资者创造了绝对收益,并且在国际著名基金评价机构“晨星”进入中国市场后首次对公募股票型基金进行年度评价时就获得了“2003年度配置型股票基金”提名,是当时所有被提名的基金经理中最年轻的。
能够在自己投资生涯的第一步就取得这样的成绩,詹凌蔚坦言“自己十分地幸运”。站在当时看,作为一个新人,自己并无太多的实盘管理经验,产品成立和后续运作又恰逢熊市。但是,当时很幸运的把握住了03年开始的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价值回归”的投资主线,也是这一次的成功让“价值投资”的理念第一次在他的心中埋下了种子。但是,这颗种子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很快就经历了市场的严酷考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穿越周期,“价值”大旗不倒,“逆向”风格渐成
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以及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詹凌蔚先后作为首发基金经理管理了“博时主题行业”和“长盛同德主题”两只股票型基金。博时主题的建仓期恰逢05年初,市场处在熊市末端,正经历“黎明前的黑暗”;长盛同德主题基金合同生效又赶在了上证指数达到历史大顶(2007.10.16盘中触及6124.04点)的当月,可谓站在“十米跳台的边缘”。
詹凌蔚坦言,博时主题基金的建仓期刚好是05年熊市末期向牛市初期转换的节点,而让他最为难忘的也恰恰是这段时间——自己重仓的高速公路板块等大蓝筹股价迟迟不见启动,而经历过漫长熊市已经积累巨大预期差的一众小股票却率先风生水起。自己投资的股票不动,别人买的标的天天涨,在公募基金比拼相对排名的规则下,坚持己见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虽然事后看来,自己重仓持有的品种恰恰是此轮牛市的主流品种,他的坚持有了丰厚回报,但经过这一次启动前近乎于煎熬的等待,他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应该在什么样的时点买入那些长期被低估的品种,才能在上涨之前承受更短的等待时间?
而长盛同德主题基金的管理经历则恰恰相反。作为一只牛市顶端成立的产品,又迫于规则必须在3个月内完成股票资产建仓达到60%的下限,这样一只产品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虽然,其重仓品种在09年的大反弹行情中表现突出,产品净值收复了“大片失地”,并且09年12月卸任该产品的基金经理时,詹凌蔚管理期间的排名位列同类产品同期的前15%,可是首发认购的客户在他管理期间却依然没有回本,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是,有失必有得!两轮完整牛熊市的洗礼,让他更加坚定了通过准确的价值评估挖掘优质企业的价值投资理念,并且以此为基础初步形成了其主动回避市场热点,寻找那些“暂时遇到麻烦的优质企业”的“逆向投资”风格。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基于对上市公司的深入研究和对行业发展前景的准确评估,在股价大跌之后重仓介入伊利股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但是,一个逆向投资者在买入一家被市场低估的公司时,事后去看股票价格无外乎长期处于底部横盘不动,或者还会进一步下跌,那么如何在买入之后、上涨之前让自己等待的时间更短,承受的浮动亏损更少?无论中外市场,这两个问题是每一个逆向投资者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两个问题而经历过切肤之痛的詹凌蔚来说,犹是如此。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转身研究,宏观视角驱动,绝对收益初显
在公募做了多年的投资经理之后,詹凌蔚于2010年加盟嘉实基金担任嘉实研究部总监。值得一提的是,开始担任嘉实研究总监之后有近3年的时间他没有管理任何产品,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作为一个当时已有7年投资经验、穿越两轮牛熊的“老”基金经理,放弃投资岗位的工作,转而选择全职的研究职务,这让很多业内同行非常不解。
但是,詹凌蔚却对这种转变有他自己的理解。
首先,作为研究总监,不仅需要主持研究部的日常工作,最为重要的是要在每个季度召开的公司内部季度策略会上,为整个研究部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重点确定方向,这需要从更加全局的角度出发,前瞻性的去挖掘对二级市场的风格演绎和趋势变化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宏观线索,同时还要对不同行业的行业周期有清晰、全面的把握。这对自己是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2012年年中,他旗帜鲜明的提出“开始关注新贝塔”,认为市场风格即将转向,新应用产业中已逐步崭露头角的中小企业将逐步取代医药、白酒、品牌消费等传统蓝筹成为新的市场主流。一次为指导,从研究入手,对恒生电子等一批日后成为大牛股的公司的深度投资即始于此时。
另外,离开一线投资岗位,一方面,没有了产品业绩排名压力对自身情绪的影响,可以做一个市场的“旁观者”,以相对客观、从容的心态去看待市场起伏;另一方面,作为研究总监,又能够以第一线的视角去观察不同风格和策略的投资经理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的投资选择及其得失,博采众长,补己不足。
经过3年“闭关修炼”,2011年底再次担任基金经理后,其管理的嘉实周期优选基金的表现已和过往产品有了很大不同,虽然是在市场处于熊市的时候成立,并且在成立之后市场又经历了较长时间低迷期,但是在跑赢指数获得相对收益的基础上,嘉实周期优选的净值表现和指数的相关性大大降低,体现出了较强的“靠时间赚钱”的“绝对收益产品”特点。
离开嘉实之后,詹凌蔚在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了一年的权益投资总监,并且独自管理一个保险专户产品,在其10个月(2014.06-2015.04)的管理期间内,该产品以121.75%的累计回报率排名同类型产品同期业绩的前2%。并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4季度那段“大股票异军突起,大家伙赚了指数不赚钱”的行情中抓住了大股票的投资机会,创造了绝对收益。而这段保险专户产品的管理经验,也为日后将自己的投资行为由公募时期的“追求相对排名”转变为私募基金的“获取绝对收益”打下了基础。
“观复其根,富守静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4年的公募基金生涯见证了“机构投资者”这一角色在A股市场上的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詹凌蔚笑言,自己管理过的所有公募产品都是在熊市中成立,又因为工作变动的静默期要求,有部分时间段没有管理产品,这些间歇期让他几乎“完美错过”了诸如07年3月到10月这样的“大牛市”,但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作为“大熊市亲历者,疯牛市旁观者”的经历,让他多了几分理性,多了几分对风险的警惕,同时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面对风格不断变换的二级市场,任何投资者都无法做到“全天候”,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而自己应该坚守什么、放弃什么、追求什么样的投资目标也就变得越发清晰。
2015年5月,“高位奔私”的他将“追求风险调整后的长期最大化收益”作为自己创业的长期目标——不光要赚钱,还要控制产品的回撤,让投资者踏踏实实的享受收益。对他而言,这是一个经历大风大浪后自然而然的选择,更是对自己和创业伙伴们的激励与鞭策!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阁下如有意了解私募投资基金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
1. 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2. 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3. 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4. 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 万元。
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请阁下详细阅读本提示,并确认为合格投资者,方可进入页面获取私募基金相关展示信息。
(本站所有信息仅供一般性参考,本站介绍的信息及资料并非旨在为任何投资者或第三方提供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站及其所包含的信息未经观富资产书面同意,任何个人或实体不得以任何形式披露,复制或转发给任何其他个人或实体。)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阁下如有意了解私募投资基金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
1、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2、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3、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4、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 万元。
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请阁下详细阅读本提示,并确认为合格投资者,方可进入页面获取私募基金相关展示信息。
(本站所有信息仅供一般性参考,本站介绍的信息及资料并非旨在为任何投资者或第三方提供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站及其所包含的信息未经观富资产书面同意,任何个人或实体不得以任何形式披露,复制或转发给任何其他个人或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