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查看更多内容

后复苏阶段的确认与深化

2021-05-31

一、宏观视角

我们在前期的月度观点中提出“静待花开会有时”,建议投资者“关注经济的边际变化”,从近期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后复苏阶段。

总体来看,4月工业生产和进出口延续了一季度较强的趋势,而金融数据有所放缓。

4月的金融数据显示企业与居民的贷款同比少增,预计与近期信贷监管趋严有一定关联。此外,M2增速在4月下行幅度较大。我们应该注意到,贷款结构整体依然良好,实体需求仍在改善区间当中,预计M2增速有望在年末仍维持在8.5%以上水平。

4月的PPI同比上涨6.8%,抬升显著,输入型通胀的特点仍较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通胀形势可能有自上而下传导的趋势,其中PPI中的生活资料同比上涨0.3%,较前值扩大了0.2个百分点。5月12日国常会提及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5月23日发改委等针对大宗商品价格发声,我们预计后续政策会逐步加大对通胀风险进一步传导的重视,在此预期下,预计后续国内下游消费品通胀的风险将相对可控。

另外,《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央行也开始关注通胀问题和海外市场波动问题。从《报告》的整体政策思路来看,仍延续上一季度的总基调,提及“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我们认为在本次《报告》中,央行整体货币政策取向并未发生变化。而在其专栏中,《报告》关注通胀及美债利率抬升等因素变化,显示央行已经开始关注通胀及海外市场波动风险,但其认为整体影响有限。

大宗商品价格短期过快上涨既是经济复苏与流动性宽松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复苏和货币宽松的终结者。经济复苏进程行至中盘,根据全球经济数据以及货币当局政策倾向判断,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进入后复苏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特征概括而言就是:回归常态。货币政策回归常态,重新稳健;经济同比增速前高后低,预计在今年底逐步回归至潜在增长率水平附近;资本市场企业盈利以及估值水平的匹配度回归常态。


二、政策及产业观察

本月的产业观察我们聚焦第七次人口普查。“七普”结果显示,在2020年,我国共有14.12亿人,较“六普”时期(2010年)多增7206万人,但年均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年龄结构层面,数据显示我国0-14岁人口占比增加,但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上升更为显著,显示老龄化程度加深。对比发达国家经济体,我国的劳动力优势依然存在。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出路为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指向提高人口质量和优化人口结构。一方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10.8年,接近“十四五”目标的11.3年,国家在继续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个我们也在近期的政策中有所看到。另一方面,推动劳动力高效配置和转移,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制造业转移,将第一产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人口结构和质量的变化是决定经济体未来变迁的基础性要素,从本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首先,低生育率已经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其次,应对人口老龄化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最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将对我国的产业升级提出挑战,也蕴含着机会。


三、月度观点

短期我们看到人民币持续走强,一方面,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宽松持续,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呈下行趋势,驱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扬;另一方面,从经济本身的恢复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在全球视角表现是最为确定修复和稳健增长的,对人民币币值构成坚实支撑。我们判断后续人民币仍有一定升值空间,对于原材料需要进口的领域构成成本下降的利好,而对于整体出口而言我们认为影响相对有限,尤其是我国成本优势领先、竞争力突出的出口领域。

我们认为,今年二三季度就是后复苏阶段的过渡期与确认期,其主要特征是:

首先,经济不会发生明显失速,出口以及可选消费服务依旧能够支撑经济稳健增长;
其次,从政策角度,货币政策不急转弯但边际收紧,社会流动性合理但剩余流动性跨过最紧张时期而边际趋松,宏观政策更加关注改革、创新以及防风险,产业政策会进一步引导资源向相关领域集聚;
再次,上游商品价格度过最快速上涨阶段而进入震荡分化期,中游对原材料涨价的传导能力会强于以往周期,结构性看新兴产业、可选消费等传导能力在增强,这在5月的部分上市公司调研和交流中得到印证。
另外,全社会产能利用率在高位震荡,二线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从风格上指向一些领域的中等市值龙头公司。为了更好的应对这种变化,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对公司进行自下而上深入的研究,从实业的角度、中观的视角理解产业趋势。相对均衡的在高端制造、可选消费服务、科技领域寻找阿尔法,积极布局中报可能超预期的领域,并且警惕个股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
登录/注册

登录/注册

合格投资者认证

下一步

我已阅读并同意观富资产《用户服务协议》
本人承诺符合特定的合格投资者条件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阁下如有意了解私募投资基金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
1. 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2. 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3. 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4. 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 万元。

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请阁下详细阅读本提示,并确认为合格投资者,方可进入页面获取私募基金相关展示信息。
(本站所有信息仅供一般性参考,本站介绍的信息及资料并非旨在为任何投资者或第三方提供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站及其所包含的信息未经观富资产书面同意,任何个人或实体不得以任何形式披露,复制或转发给任何其他个人或实体。)

重要声明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阁下如有意了解私募投资基金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

1、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2、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3、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4、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 万元。

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请阁下详细阅读本提示,并确认为合格投资者,方可进入页面获取私募基金相关展示信息。

(本站所有信息仅供一般性参考,本站介绍的信息及资料并非旨在为任何投资者或第三方提供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站及其所包含的信息未经观富资产书面同意,任何个人或实体不得以任何形式披露,复制或转发给任何其他个人或实体。)

我已阅读并接受 不接受